查看原文
其他

【程志寰】如何“惠台”方能促統?

遠望 两岸远望 2019-04-06

 点击蓝字 一键关注

立足臺灣 胸懷中國 遠望天下


*作者程志寰为中山大学政治学硕士,本文刊载于《远望》(2018年6月号;总357期)。原標題為〈马英九上任后之两岸关系和大陆对台政策研析〉。




由「双边」走向「单边」的对台政策

自1979年元旦中共发表《告台湾同胞书》以后,两岸正式结束长达30年的军事对峙,走向交流、来往的和平路线。虽然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,但两岸关系的发展仍因为李、扁两位台独政治人物的主政,始终维持在低度交流的状况,直到2008年马政府与大陆在「九二共识」、「一中原则」的政治基础下,两岸才展开热络的深度交流。从2008年6月到2012年8月的八次「江陈会」中,两岸达成了包括航运、旅游、食安、司法互助、金融合作、ECFA等多项协议。两岸除了实现多座城市直航之外,大陆更采取宽厚的「对台让利」政策,包括大量的大陆游客访台观光,刺激了台湾旅游业的兴旺,甚至有许多单位到台湾中南部大量采购海鲜、水果、农产品等,有效减轻台湾农民产品滞销之苦。根据台湾贸易局统计,从2008到2016年,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增长了18.7%,在2008年金融风暴的阴霾垄罩全球的状况下,大陆对台让利无疑是雪中送炭。



然而,2013年6月两岸第九次高层会谈促成的「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」,却导致翌年台湾社会爆发了一场「太阳花运动」的激烈反抗,参加运动的激进分子,不只阻止服贸协议的通过,且高呼两岸经济整合是北京给的「糖衣毒药」,将导致台湾最终遭到「并吞」。至此大陆对台单位才猛然反思,开始检讨过去长期的「让利」,或许无法促进两岸走向和平统一。


原为两岸经贸的让利政策而促成的「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」,却导致台湾社会爆发「太阳花运动」的激烈反抗,参加运动的激进分子阻止服贸协议的通过。


「太阳花运动」后,大陆意识到与台湾当局进行的缓慢磋商和协议,不仅旷日废时,还可能在台湾民意压力下,使协商结果随时付诸流水,无法达成更全面、更紧密的两岸关系,更别说逐步推进国家统一大业。同时,台湾政党轮替局势已定,民进党长期抱持台独党纲和拒绝「九二共识」的做法,使大陆无法与之开展正式交流。在这种情况下,大陆的对台政策开始明显转向「单边主义」。2015年7月大陆直接推出卡式台胞证,除了省去原本须办理的签注,还让持有者享受购买火车票、机票的便捷性,此举亦象征着大陆「单边惠台」措施和台胞「国民化待遇」的第一步。


2016年,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果然赢得台湾选举,首度实现该党的「全面执政」。此后两岸的官方关系便退回2008年以前的「冻结」状态。然而,持续了超过八年的两岸民间交流,却不可能像官方关系那样「开倒车」。尤其在大陆快速崛起、发展的过程中,台湾民众赴陆求职、学习、讨生活的意愿和人数都持续攀升。在此背景下,大陆的单边对台政策又区分为针对民众和针对官方当局两种。由于民进党政府对「九二共识」的一再否认、贬抑,大陆针对台湾当局的态度自然是强硬而冷淡;但针对台湾人民的政策则施行全面性的对等待遇和补助措施,期望藉此展现大陆政府对台湾同胞的照顾、体恤,并在官方关系停滞的状况下,实现实质的两岸融合。故大陆现阶段的对台政策被形容为「硬的越硬」(针对台独和民进党当局),「软的更软」(针对台湾普罗大众)。


2018年2月28日大陆国台办进一步对外发表《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》,或称为「惠台31条政策」,大幅度开放、增强台湾民众在大陆创业、工作、求学的「国民待遇」。「惠台31条政策」涉及的层面相当广,诸如开放台湾企业参与大陆的国家发展计划(中国制造2025、一带一路等);台湾人民可参加大陆的国家技职专业证照考试;在大陆从事学术、艺术工作的台湾人亦可申请国家基金补助;放宽台湾广电影视作品到大陆发行之数量限制等。总之,「惠台31条政策」将台湾人民在大陆的人员流动、产业投资、社会融合做了更全面的提升,在大陆治权尚未及于台湾的当前状况下,提供在大陆的台湾人民福利和照顾,这是北京展现对台湾人民实质影响力的具体方式。


切忌「惠台」变「惠独」

2014年的「太阳花运动」是一盆浇醒北京的冷水,使大陆各界重新看清楚在两岸看似热络发展的「金玉表象」之中,所隐藏的「败絮真相」。实际上,从台湾政治大学长期统计的民调中可以发现,经过2008到2016年马政府时期的两岸活络交往后,台湾人觉得自己「不是中国人」的比例逐渐升高,从48.4%上升到58.2%。而支持台湾独立和维持现状的民意也远远高于支持统一,支持「偏向独立」、「尽快独立」和「永远维持现状」者,在2008年共占了44.6%,到了2016年达到49.7%。另一份「台湾民意基金会」做的民调显示,支持台独的民意在2008年为38.5%,到了2016年上升到了51.2%。种种迹象皆表明过去的对台交流与让利政策,不仅无助于改变台湾人的「天然独」认同,对于拉拢、利诱台湾人支持两岸迈向进一步融合、统一的效果亦十分有限。





台湾的「天然独」问题比较复杂,除了岛内长期施行的「去中国化」教育,以及绿色传播媒体长期营造出的「倾独化」社会氛围外,还有自1895年台湾遭日本殖民统治,加上1949年国共分裂后,长达120多年与中国(大陆)处在对立和高度敌意状态下的深层历史缘由。台湾人民族认同错乱所造成的反中情绪,是台独的心理基础,而国民党在台湾施行的极端反共政策,则形成了独台(或称华独)之主张。*虽然前者是反对「中国政权」,后者是反对「共产政权」,但两者的共通处皆为「拒绝统一」,这使得「拒统」成为台湾不同世代、族群、阶级所达成的最大共识。2017年10月16日吕秀莲公开表明,她不仅高度肯定赖清德在立法院有关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答询,而且认为大家应「思考台独和华独要怎么统合」,吕秀莲认为「台独、华独应该要一家亲」,因为「同样在台湾,只要不愿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,大家该在一起,团结才有力量。」可见反中与反共这两股力量不仅是台湾的主流,在许多时候更能相互补充,甚至可以组织、结合在一起,形成强大的「拒统势力」。** 换句话说,历次民调中选择支持独立者,表达的是「显性台独」之民意;选择维持现状者,则为抗拒统一的「隐性台独」民意(因为现状就是分裂),这两者加起来的总合,便成为台湾社会中具有高度共识的「拒统势力」。

* 独台或华独也坚决反对与「中华人民共和国」统一,且认为「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,领土为台澎金马」。这种立场与台独主张的(李登辉和赖清德都说过)「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,国号就叫中华民国」根本是一丘之貉。他们与台独唯一的差别在于不支持更改国号和制订新宪。总归来说,台独的两岸主张为「一中一台」,而独台的主张则是「两中」。

** 近日,台湾民主基金会执行长徐斯俭公布了该基金会所做民调,指出39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有高达近七成愿意上战场抵抗大陆的武统(尽管各界都高度质疑该民调的精确度)。徐斯俭亦表示,台湾的「天然独」其实是「反统一」,尽管在「独立建国」议题上台湾社会处于分歧状态,但在「抗拒统一」上,却有高度共识。


由上文可以发现,台湾社会的普通老百姓,经过日本殖民统治和国民党反共意识的心理建设,百余年来都与中国(大陆)保持着对立状态,导致他们心中必然存在某种程度的「挺独抗统」倾向。在认同问题的复杂性,以及当前两岸局势的结构限制下,大陆尚无法针对台湾的认同问题,做出有效的导正和影响。所以大陆对台政策的当务之急,是在无法解决认同问题(深层问题)的状况下,谋求先解决统独问题(浅层问题)。而现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大幅提升「反独促统」的力度,纵使无法立即使台湾人对两岸统一的支持度大幅提升,至少也必须压抑台独的气焰,有效的降低台独在岛内的广泛支持度,并且尽最大可能减少台湾人民对统一的抗拒。虽然「挺独抗统」是台湾绝大部分民众的最高共识,而且每个人都心怀各式各样的「拒统」的理由,如大陆不民主、没人权、落后、山寨、打压台湾、飞弹对准台湾等…。但这样的要求和主张,本质上仅是拒统或惧统者一厢情愿的心理产物,面对大陆的崛起、发展,多数人还是知道必须向现实低头,例如台湾学生愿意到大陆求学的人数不断倍增,更有大量的台湾毕业生渴望到大陆求职、发展、讨生活。


从以往的民调中可以看出,统独问题的「条件化」会大幅影响台湾人民的选择,若台湾独立大陆不会发动武统,则超过八成以上的台湾人民都会支持「立刻独立」;当追求独立的条件是面临大陆的武统时,坚持独立的人数会减少很多。同样的道理,从过去十年的两岸关系历程,以及民调变化中都可以发现,「无条件的让利」非但无法「反独促统」,还很有可能「养独灭统」。因此,对台让利和惠台政策,必须看清、抓准并利用「天然独」的特性,以某种程度的「条件化」、「门坎化」为基础,摧毁「天然独」心中的「台独乌托邦」,让他们体悟到,唯有逐渐接受「终极统一的现实」,他们才会有未来。


「只经不政」助长台独与独台

自2008年马政府开始与大陆开展热络的经贸交流以后,台湾的经济状况开始高度依赖大陆,并从与大陆的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。2008年以来,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不断提高。根据中国大陆商务部统计,2016年大陆从台湾进口约1,392亿美元,而台湾当年的名目GDP约为5,717亿美元(行政院主计处以1台币兑0.033美元换算)。对陆贸易顺差对台湾总体经济的重要性,不言可喻。


90年代以后,台湾由于产业转型的失败,以及台独当政者执意与大陆对抗,造成台湾经济成长停滞不前的苦果。再加上政府分配机制失能,使一般受薪阶层的薪资长期「冻涨」,伴随着年复一年的通货膨胀,受薪阶层的实质所得变得越来越低,老百姓生活愈加困苦,当年「亚洲四小龙」、「台湾钱淹脚目」的荣景早已幻灭。在台湾自身经济发展失利,以及中国大陆崛起的两岸格局之下,对台独派来说,最有利的两岸关系或两岸互动模式,就是在经济上与大陆开展良好的经贸往来,赚取贸易顺差,藉此活络台湾内部的经济状况;在政治上,则保持零接触,甚至敌对的状态,避免两岸在政治议题上进行协商或谈判,防止台湾目前「事实独立」的状态发生任何动摇。从这样的角度来看,马政府时期的两岸政策主轴──「先经后政」,为八年后绿营全面执政所期望的「只经不政」创造了非常良好的条件,而这个状态正是对台独最完美、最有利的两岸格局,难怪蔡英文在上台之前就不断重申要「维持现状」。


我们必须体认到,「两岸统一」本质上就是一个政治目标,但过去十年大陆以「经贸互利」为核心的对台政策,仅在两岸间创造了经贸的连结,却无法对台湾产生政治效果,当然也不可能影响台湾人的统独态度。2016年民进党全面执政后,大陆的对台政策仅从「双边」调整为「单边」,且将政策目标从企业扩大到个人,但其经济让利之政策主轴仍然维持不变,这样的政策依然无法影响或撼动台湾人的政治立场。因此,大陆今后的「单边对台政策」应该朝创造「政治收益」的方向调整,不论是经济让利或惠台措施都必须与政治目标挂勾。例如将补助台商、台企的优惠政策与培养、辅助台湾统派的政策结合在一起,捐献资金给台湾统派组织、政党的企业,大陆将优先给予补助;抑或是接受大陆补助的台资企业,必须让公司里的台干、台籍员工,接受大陆的政治、历史课程教育等相关作法。总而言之,唯有设法创造对台政策的政治效果,才能逐步推进两岸统一的政治目标。目前大陆的对台政策,仅从过去的「双边只经不政」调整为「单边只经不政」,这不只无法改变长期以来的两岸僵局,甚至还造就了有利台独滋长的环境。


台海局势愈趋严峻 两岸统一应早准备

在分裂国家之中,针对「忽然统一」所应该做的准备和紧急措施,学术界研究比较深入的主要是朝鲜问题。肇因于朝鲜半岛激烈军事对峙的状况,和北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、导弹试验,引来其他国家的经济制裁,以及军事斩首行动的规划。再加上金氏政权长期以来施行「先军政策」,疏于发展经济,导致老百姓生活困苦,甚至还有大规模饥荒的发生。这些问题使得南韩必须对金氏政权的「忽然垮台」(sudden collapse)、两韩的「忽然统一」做好准备。此外,由于朝鲜半岛一直都是大国博弈的重要区域,美国学术界和国安机构、智库亦长期对北韩的政权崩解进行深入研究,以确保朝鲜半岛的局势能朝着合乎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,而不是成为有利于中国的局面。例如美国兰德公司(Rand Corporation)研究员本尼特(Bruce W. Bennett)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《为北韩崩解之可能性做好准备》(Preparing for the  Possibility of a North Korean Collapse),对北韩的崩解所可能产生的数种结果和情景(scenarios),以及美国与东北亚国家的因应措施等作了周详的设想。


2016年台湾和美国的领导人换成蔡英文和川普之后,不仅台湾岛内的台独发展逐渐激化,国际结构亦开始转变为有利于推进台独之环境。在川普胜选后,就立即和蔡英文热线通话,且在个人推特(Twitter)上称蔡英文为「台湾总统」。2017年9月美国将增强台美军事合作关系,和共同参与演练的计划写入《2018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》(FY2018 NDAA)中,甚至评估军舰出访、停靠高雄港之可能。2018年3月16日,鼓励美台官员互访的《台湾旅行法》(Taiwan Travel Act)由川普签署生效。更有消息指出,美国将「升级」对台军售的项目,甚至愿意提供台湾制造潜舰的关键技术。而预计2018年6月完工的新「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」,更传出美国有意派遣陆战队进驻。可见美国是铁了心要挑战一中原则、支持台独,并利用台湾遏制中国的发展、崛起和复兴。在民进党全面执政下,又有了美国这剂强心针,台湾岛内的台独派更是蠢蠢欲动。


2018年6月12日,美国在台协会(AIT)台北办事处新馆落成典礼。


此外,蔡英文一上任就成立党产会清算国民党,再推动「转型正义」将「中国」国民党定位为「非法不义的殖民政权」,企图抹黑政敌,为民进党接下来的长期执政创造环境优势。紧接着又通过「公投法修正案」全面降低公投门坎。而蔡所重用的行政院长赖清德,更多次在立法院质询上表白自己是「务实的台独工作者」。赖的台独言论更引起大陆在2018年4月18日于福建泉州沿海举行的「针对性」军演,可见此番言论对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的恶化造成不小的影响。


更有甚者,「民视」董事长郭倍宏与台独派大老们在2018年4月7日成立以号召及推动「台独公投」为目标的「喜乐岛联盟」。该组织在李登辉的背书和支持下,企图用一年的时间推动「台独公投」的提案及联署,并计划在2019年4月6日举办「台独公投」。在台湾实行新公投法后,大幅提高了「台独公投」通过提案和联署的可能性,因此台独派和「喜乐岛联盟」的动作不容小觑。总之,两岸关系已从冷对抗走向热斗争,除了台独派的政治人物和民间团体不断推进台湾社会各层面的「去中国化」、「台独化」意识形态外,外国势力为了阻断中国的崛起和发展,亦不断利用台湾问题,向岛内的台独派提供奥援。在这种局面下,台独派很可能一意孤行,导致中国大陆不得不用非和平手段解决两岸问题。这种情况可能随时发生,两岸都必须做好应有的准备。



我们虽衷心期盼两岸能逐渐走向和平统一、民族复兴的正途,但也应该对台湾问题的现状、台独派的顽强性,和外国势力的介入干涉有更深入的体认与准备。现阶段而言,不论从岛内还是国际的局势来看,当前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以及国家统一的道路都愈趋严峻、布满荆棘。北京亟需研采更细致、针对性更强的对台政策。一方面用「胡萝卜」喂养、壮大台湾岛内的统派,另一方面也必须紧握「巨棒」,严惩任何主张台独的个人、团体、企业、组织或政党,才能有效吓阻台独势力的发展和台独思想的蔓延,并让台湾人体认支持两岸统一,才有未来。总而言之,在中国迅速发展、实力不断增进的趋势中,我们没有理由对国家的统一与复兴失去信心。但唯有认清形势,朝着正确的方向,实行有效的政策,才能让祖国的统一之路,走得更和平、更顺遂。







【阅读更多】

【程志寰】台湾人的反中意识剖析

【程志寰】台独的亚太大棋局

【程志寰】欧盟经验给两岸的新启示

【程志寰】中国如何面对新的核军备竞赛

【程志寰】中国北极政策的世界政治意涵

【程志寰】「历史终结论」的终结

【林金源、石佳音】为不安民心提供另一选项

【林金源】對臺工作首務:重建「統一」的正當性

【何池】以武促统──北京的理性选择?



找更多文章吗?后台右下角”历史讯息”点开可以快速找到您需要的文章


>>>>歡迎訂閱遠望雜誌!



《远望》创刊于1987年3月,是台湾最老牌的统运刊物。
《远望》的宗旨:发展统一理论,宣扬统一理念,推动统一运动。
《远望》的期许:立足台湾,胸怀中国,远望天下。
《远望》需要两岸中国人共同参与、支持,以图国家统一、民族复兴。

若您认同我们的理念,支持《远望》的宗旨,请以实际行动,如订阅杂志,或小额打赏,与在台湾的我们共同努力。

您可以透过最下方的"赞赏"功能进行小额捐款,

或者我们提供下列汇款方式,请于后台留言输入下列任一选项:

(1)银行 (2)支付宝 (3)微信

如需專人服務,請加微信:yuanwangcntw


*透过文章'"赞赏"功能订阅电子版,只需支付250!!

透过''赞赏''订阅的读者请留下联系方式,我们会有专人与您联系喔!




>>>>订阅、打赏问题,专人服务请扫下方二维





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

专人服务请洽远望客服
微信ID:yuanwangcntw


点击右上分享到:QQ空间朋友圈

点击查看资料,免费关注



*因应公众号赞赏功能升级,赞赏帐户尚無法開放台灣用戶申請!若您认同我们的理念,支持《远望》的宗旨,请以实际行动,如订阅杂志,或小额打赏,与在台湾的我们共同努力。你们的支持是远望前进的动力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